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将品牌信息传达给目标文化会变得棘手。一种文化中的习语和形象也许不能很好地翻译进另一种文化,而且更糟的是甚至也许会带上无心的负面含义。
下面来看看在试图接触另一种文化时品牌信息失效或者甚至意思变反的4个案例。
1.松下口出秽语
20世纪90年代中期打进竞争激烈的PC市场时,日本电子巨头松下决定走可爱路线并借助有名的、大家熟知的卡通形象啄木鸟伍迪的帮助。
在大费周章地确保了卡通形象和声音的法律权利后,松下给它的新触控屏设备取了个绰号"the Woody" (草丛,在英语中有暗指女性阴部的意思。)并且(好似这还不够糟)给它的自动网页浏览功能弄了个口号"Touch Woody"(摸草丛)。
似乎松下的营销团队没人意识到这句口号的性含义,直到营销活动发起后。
2.肯德基在亚洲受挫
快餐连锁巨头肯德基在20世纪80年代试图进入亚洲市场时犯了两个错误。个是找了个方法把熟知的"Finger lickin' good"(让你食指大动的好东西)口号翻译成中文。似乎这句美国老南部乡下口号翻译成了"吃掉你的手指"。
在一些修改后,这家炸鸡连锁店东山再起,如今在中国拥有超过4000个运营点。他们第二个也许更少为人知的错误是在香港运营点给中国人供应用鱼喂养的鸡。似乎这种鸡肉尝起来更像鱼肉而且不受大众欢迎。
3.布兰尼夫脱光光
在竞争激烈并且经常变化的航空市场里,布兰尼夫试图通过强调其奢华的特色来脱颖而出,其中就有皮革座椅。但最终这家航空公司的口号"Fly in leather"(在皮革上飞)在拉丁美洲市场并没飞得太好。尤其是在墨西哥,西班牙语的口号"Vuela en Cuero"和"Vuela en Cueros"(意思为"光溜溜地飞")几乎无法区分。虽然这句口号或许会吸引裸体主义者,而且也许会让安检线移动得更快,但它离布兰尼夫想传达的信息相去甚远。
4.孩子话题
当纸尿布制造商帮宝适试图进入日本市场时,它使用类似的携带着一堆孩子的鹳形象。不幸的是,这整个的"鹳送子"(在西方文化中,鹳鸟有送子的含义,类似中国的送子观音)的故事在日本并不存在。所以许多父母和准父母对这图像感到困惑,坦白地说还有一点不安——因为并不清楚这只鹳鸟是在送来孩子还是在把它带走。
避开陷阱
在为国际市场设计时,要记住文化会影响甚至最细微的选择。每种文化有其自己特定的风俗、禁忌和热点问题。
所以要做足功课。考虑进行全球品牌评估研究,来看看品牌logo怎样能被新市场接受。你logo的颜色、形状和符号是有效支撑你的品牌还是它们有负面含义?
信息要简单,关注好处。避免也许不能有效翻译的习语和俚语词汇。在营销活动最初阶段咨询那些在目标文化中的人——并将反语降到。在你脑中或许诙谐的讥讽也许对你的潜在顾客来说很无礼。